繁星還是以前的聯考好?你想多了
從以前的聯考制度到多元入學到現在的繁星計畫,政府一直想要擺脫阻止階級流動的惡名,結果現在看起來,是愈搞愈糟,還是過渡期,還是根本就沒有好的解決方案。
回想起我們的歷史,從古至今,從選才、薦舉制度、到科舉制度,從歷代以來,有階級流動的概念,但是不免可以看到,有錢人總是找得到方法,為自己的兒女找個出路。這代表著什麼?這東西就是人性啊,就算是自己清貧出身的書生,當考上狀元,坐上大官後,有很大一部分的人,也會提攜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吧。
所以說,想解決階級流動的問題,這是千古不變的難題,不論是哪個國家,哪個制度,都沒辦法解決。先說以前的聯考,是單純用實力來拼,有實力成績好的人,就可以取得高分,可以考上好學校。但是開始有些聲音,說有錢人家的孩子會去補習,錢可以拼到實力,每個地區教育都不均等,所以大家想要廢除聯考制度。確實,有些統計資料顯示,成績好的人,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收入不錯的家庭。有錢人家的小孩確實因為收入不錯,所以可以早點接受教育,甚至是可以接受課堂以外的教育,而且聯考的難度很高,光靠課本上的知識,根本不足以應付考試,那些貴的要命的課本,頁數比外面賣的暢銷書還要少,課本裡教的知識也有限,況且很重要的是,考試根本就不會從課本裡面出題。我從小就一直很納悶,為什麼小考都會從課本出,而基本學力測驗和指考(不小心透露出我的年齡了)的答案都不太會在課本裡找到呢?那幹嘛不給我們一本很厚的書,考試都會從裡面出甚至是衍伸,然後學校老師教基本概念就好了呢?這樣就不用去買參考書,不用再去花錢補習,窮人家也可以靠努力來尋得出路,這樣不是很好嗎?
其實,解決方法並沒有很難,難的是人,人是最大的變動因素,所以這世上沒有公平這檔事,不管你條件如何的嚴苛,只要有錢,就有辦法開後門。就算你成功弄出了一個補助窮人的方案,等這樣的小孩進了大學,周遭的人都跟他格格不入,甚至會排擠他,覺得這個人跟別人不是同一類人,甚至懷疑他怎麼有能力跟自己讀同一個地方。
這類的事情,最難改的是人啊。曾經,我高中也是讀台灣的最高學府,但是,你說有什麼值得驕傲嗎?我並不這麼覺得,學校裡面也有靠加分進來的,這些人也是我的同學,跟他們接觸後你可以發現到,就算沒有人覺得他跟別人有差,他們也會覺得自卑己不如人,於是與群眾脫節了。私立學校更恐怖,私立學校比的不是成績,而是家裡的錢和背景,有錢人的小孩通常會聚在一起,這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,畢竟以這些人的財力等級,他們的嗜好肯定是需要很多錢的,這樣也會有共同的話題,不然窮人跟有錢人也聊不出什麼屁來,他當然不會想跟你聊太多。
階級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,你說這是問題嗎?我說這再正常不過了,這世界就是如此的殘酷。
留言
張貼留言